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顺义区民俗文化

顺义区民俗文化介绍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尤其是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园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都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北京市顺义南彩彩绘雕填镶嵌制作的产品,从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传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刘军、范文宣拜英明斋第四代弟子刘锡恒为师学习彩绘雕填、镶嵌制作技艺,作品造型精美、古朴典雅,传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详细]
  杨各庄药王节庙会(杨镇大集)杨各庄即现在的杨镇。杨镇地区镇域开发较早。由于此地交通便利,往来商家云集,杨各庄人口迅速增加,积累大量财富。清初已成为京东著名的集市贸易中心。杨镇大集兴起之初,就依托庆春耕结束时的药王庙会和庆秋收后的娘娘庙会形成,是传统民俗之一,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一、六就是集日。杨镇位于顺义城正东15公里处,在顺义东半境中心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位置,使杨镇成为……[详细]
  后王各庄吵子是中国北方传统吹打乐的一种,融礼、乐、舞为一体,为后王各庄传统花会项目。后王各庄吵子最早源于清末咸丰年间龙湾屯区域的兴隆老会,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吵子一般由十个人组成,乐器主要是大钹和唢呐等。吵子以吹打乐器为主要特点,演奏起来大有行军作战之势,令人心弦振奋。后王各庄吵子使用的是工尺谱,经常演奏的曲目有“百家姓”“车公字”“歪子曲”“太平词”等。其表演动作幅度大,速度快,节奏鲜明;……[详细]
  北石槽镇西赵各庄村的“文吵子”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产生,它曲调纯朴、声音浑厚洪亮,同治年间多次参加地坛庙会、大东山娘娘庙等会上香,还多次参加秋雨活动,精湛的表演水平受到百十里内乡邻的好评。而今的“文吵子”已经成为逢年过节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文娱节目,“文吵子”除了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五以及正月十五都参加村里的走会活动外,还多次参加御杏采摘节的庆典活动,以及区级各种花会比赛的庆典活动,获得很多荣誉和好评。西赵各……[详细]
  薛大人庄中幡是薛大人庄花会中的一档,约有400多年历史。薛大人庄花会与宫廷文化有着剪不断的渊源,甚至就是宫廷文化的一部分。据老艺人回忆,在过去一年一度的北京丫髻山庙会,薛大人庄花会总会头担负着花会开坛祭祀的任务。薛大人庄中幡表演套路花样繁多,动作惊险刺激。现存表演套路有金鸡独立、金钩钓鱼、拜观音、上四下、倒四下、过梁、大豁裂、脚蹦子、过肘、牙架、海底捞月、撇等12套动作。一般表演时有两人表演,四人……[详细]
  李桥镇吴庄村西张氏家族在顺义地区已经生活三百五十多年。自来到这里,家族一直坚持进行“宗谱”的记录。每代宗族变迁,都由族中长者详细记录,保存,并勘定谱系表。在记录谱系的同时,各房遵循族规,定时召开“清明会”,各年节祭祀之时,各家寻祖例敬献谱系表,举行祭祀,长辈同时对下代进行祖训教育,从未终止,并成册为《张家宗谱》。传承数百年的宗谱记录,旨在不失家史之真传,以做同族人众之劝惩、化除怨恶之鄙习,而成亲善……[详细]
  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已传四代。第二代传承人张向东被誉为“中国景泰蓝仿古先行人”,由其弟子创办的北京市良山珐琅厂,使景泰蓝成为良山村的特色产品。良山珐琅厂的产品以造型多样、纹饰繁多、品质精良而闻名,深受国际友人喜爱,有的甚至成为国礼赠送外国贵宾。……[详细]
  孙氏糕点模具制作技艺,传承六代,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以雕刻精致、种类繁多为特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二代传承人曾为慈禧太后66大寿制作贺寿糕点模具,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之后又为稻香村食品厂、桂香村食品厂、宫颐府食品厂、大桥道食品厂等厂家制作模具。……[详细]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因此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杨镇龙灯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杨镇龙灯以北方特点浓郁、造型完整雄伟、表演粗犷奔放深受大家喜爱。表演时,多分为红绿两条巨龙,红为火龙,象征着兴旺热情及丰收的喜悦;绿为水龙,寓意着来年雨水充沛,风调雨顺。杨镇龙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更是以舞龙为载体……[详细]
  马卷村五虎棍在当地拥有悠久的表演历史,是马坡周边地区民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义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风景。马卷村五虎棍属于太祖五虎棍,兴起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经过六代人的传承,它的动作、套路及服饰仍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风貌。其特征为表演者勾着固定模式的花脸,身穿杏黄色演出服,持棍登场。对打时如二虎搏斗,跳跃腾空,棍舞疾风,锣鼓助阵,让观众目不暇接,似乎在观赏古战场上勇士厮杀。“五虎……[详细]
  所谓火绘葫芦,就是利用特制铜针加热后在葫芦上进行烘制,借鉴毛笔笔触的中锋、偏锋、侧锋表现中国画技法的勾、皴、擦、染等表现形式,在葫芦皮面上绘制图画的技艺。火绘葫芦表现内容广泛,人物、风景、吉祥图案、书法等题材都可入画。经过火绘的葫芦,其艺术性大大增加,甚至成为收藏者追逐的目标。牛氏“老北京火绘葫芦”的传承是从清咸丰年间白氏门徒后裔白文三开始的。白文三,字广宁,满族,旗人。文三之父就是咸丰年间火绘名……[详细]
  顺义区张镇自古就流传着灶王爷是张各庄人的说法。传说中,灶王爷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的张姓农户,在历经磨难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现在张镇不少村民家中灶前,仍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和灶王龛,保留着祭灶的习俗。从2017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顺义都会举办“灶王文化节”。在文化节上,不仅可以品尝特色民俗美食、欣赏顺义非遗手工技艺,还可以观看传统祭灶仪式。……[详细]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建于1952年10月,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傍依风景宜人的潮白河畔,是上市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牛栏山酒厂现有干部职工1500余人,占地300多亩。企业在围绕“质量是市场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方针的同时,在产品生产中,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强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主要生产清香……[详细]
  曾庄大鼓流传于顺义区杨镇一带,为曾庄村传统的民间花会。曾庄大鼓原名大鼓,是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相传于明、清时随山西、河南的移民传入本地。源、流已不可考。平谷的万庄子村、杨桥村、兴隆庄村和顺义的曾庄村等均有大鼓会,且有交流。曾庄的大鼓以鼓型大、分量重而有别于平谷的大鼓,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数百年来,曾庄的大鼓以鼓形古朴大方,声音浑厚宏亮,套路花样繁多,鼓队声势浩大等独特风格而久负盛名,深受……[详细]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孙子即第二代传人刘抵明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东北角开了一家酱肉铺,即天福号酱肉铺。师徒二人反复研磨酱肘子的制作工艺,研究出一套与众不同的酱制方法,即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福号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天福号的酱肘子是其独具特色的产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