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滦州市民俗文化

滦州市民俗文化介绍

  滦州驴皮影(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县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刻艺术。滦州驴皮影戏约创于明代中叶。创始人是黄素志。清朝中末叶和民国年间的皮影戏和现在的皮影戏是一脉相传,是地道的滦州影,也称老呔儿影。在唐秦一带流传,遍布滦南全境。20世纪30年代滦南皮影艺人张绳武……[详细]
  唢呐吹歌(滦县)(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乐器——唢呐,又称喇叭,是民间用嘴吹响的一种乐器,它主体用木管制作而成,有多孔、扁嘴、钢炭头组成。这种乐器在冀东大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流传甚广,尤其在唐山地区更为活跃,一般的群体活动都少不了这种音乐。唢呐的发展史已有千年之久。历来考生得中、发丧嫁娶、庆寿庙会等场面都用吹唢呐烘托气氛,在喜庆之日更为热闹。唐山地区广大城镇,每逢……[详细]
  卢氏皮影雕刻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皮影雕刻分为东西两个大类。以滦河为界,以东是乐亭皮影代表,以西是滦州皮影代表。卢氏皮影继承了唐山西路皮影特色。建国初唐山皮影戏兴盛,皮影雕刻也随之发展起来。于是在皮影界流传着“东李西阮”的说法。即东路皮影雕刻有李友林,造型优美,雕刻细腻;西路皮影雕刻有阮贵忠,雕刻粗犷,刚劲有力。卢氏皮影代表性传承人卢福增生于1948年。13岁……[详细]
  滦州剪纸(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剪纸,是我国北方剪纸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中国剪纸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滦州剪纸是滦州皮影的姊妹花,它们有着同样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蜚声中外的文化瑰宝,给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之美。剪纸,又叫窗花或剪画。它是在纸上剪出来的画。它的特点是:单纯、明快、朴实、粗健而富有装饰风味。旧时的民间剪纸,是滦县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来自民间,……[详细]
  滦州皮影(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皮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对许多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过重要影响明朝万历年间,由滦州安各庄秀才黄素志首创的滦州影,已经走过了三百多个年头,他曾是滦州先民的精神家园,给了人们无限的欢娱与抚慰,希冀与憧憬。驴皮无知可做偶,演员幕后唱世情。滦州皮影以其悠扬悦耳的独特唱腔,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精妙绝伦的影偶雕制,出神入化的操纵神功,曾……[详细]
  冀东地秧歌(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冀东地秧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是以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是我国北方汉族四大秧歌之一,主要发源于原唐山境内的滦县、乐亭、昌黎、卢龙等滦河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的舞蹈形式。唐山北靠长城,南临渤海,东界滦河,西接津京。北部为山区、半山区、南部是沿海,中间为平原,这里气候四季分明,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详细]
  滦南民间秧歌注重塑造人物、善于表现故事情节,表演上诙谐幽默、节奏感强,是农村群众主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是农村群众参与最多的文娱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影响至周边各县。多方考证,如今流行的滦南秧歌最迟形成于元代,在唐朝最为兴盛。按滦南风俗,每年农闲的正月,在乡村便自发兴起秧歌活动,直至填仓(正月二十五)。滦南境内的早期秧歌分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柏各庄为中心,以守盐……[详细]
  滦县地秧歌虽然与唐山、秦皇岛二市其他县区的秧歌同属冀东地秧歌的范畴,但是,不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形式内容方面说,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滦南秧歌为“扭秧歌”中速大慢板的扭功为上,以中场为主。近年来周边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小出子,而且经专业人员和秧歌艺人们的不断改革创新,精品叠出。滦县秧歌不仅行当齐全,文武齐全,每个行当都有技艺精湛的一批领军人物。不仅全面保留了过街秧歌,大、中、小场的表演形式,还保留……[详细]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有“祭火”、拜火之习俗,其中祭火之俗在古城游牧民族如蒙族、契丹、鲜卑等中最为突出,拥有大量有关火的神话、传说,加上民间现存各类有关火的民俗事象,火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多样。自古以来,火在契丹族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滦州古城为发掘北方契丹民族祭火的文化象征,打造景区特色旅游,形成旅游精品节目呈献给游客。整台节目由40多名优秀舞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