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东辽县境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先民多以游牧、狩猎为基本生活方式,游牧民族的生活总是在迁徙,所以他们把一些珍贵的东西镶嵌在首饰和生活器物上不容易丢失。祝红亮的祖父祝庆昌(其叔父祝玉堂任清代沈阳著名银楼“萃华”经理)是清末西安县(今……[详细] |
![]() | 柳编技艺源远流长,古人们为了生存生活,创造了各种柳编器具,如篮、筐、工具等。清朝末年的山东河南因连年灾害,刘文孝的曾祖父带着全家闯关东,迁移至如今的东辽县谋生。平时也会靠为周边百姓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赚些钱贴补家用,逐渐形成了独到的柳编技艺。到刘文孝已是柳编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他继承家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大胆实践,使柳编技艺不断发扬光大,在东辽县金州周边产生较大影响。东辽鴜鹭湖柳编技艺造型……[详细] |
![]() | 乌苠现特指高粱乌苠,又称乌米,古称栗奴。是因高粱种子被黑穗真菌浸染,生长在高梁顶端上的真菌,是一种活基菌。乌苠会影响高粱产量,一经发现需及时掰除,俗称“ 苠”。又因乌苠可即采即食,味道清爽、老少咸宜,“ 苠”就成为男女老幼踊跃参加的、止损增益的农事活动,哪里种高粱哪里就有“ 苠”。在年复一年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对乌苠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化,有的乌苠菜做得非常有特色,炖煮、煎炸、闷蒸、烧烤,样样皆精……[详细] |
![]() | 谭氏面塑技艺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山东。当年因山东连年灾害,谭学军的曾祖父带着全家闯关东,并把山东的花馍技艺与东北的地方民俗祭拜相结合,制作面人、寿桃等出售以养家糊口,逐渐形成了独到的花馍技艺。到谭学军已是谭氏面塑的第四代传人,他继承家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大胆实践,使谭氏面塑不断发扬光大。面塑艺术俗称面花、礼馍、花糕,造型多样、绚丽多姿,不仅具有造型与色彩之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塑不仅是……[详细] |
![]() | 草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做材料加工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实用品,最早的草编遗物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东辽玉叶编是草编工艺的多种表现形式之一,完全采用玉米叶为原材料,以纯天然、环保为特质,散发着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其工艺方法极为丰富,常用的有编辫、平编、绞编、编花、锥砌法、串接、串钉、串连、缠扣、缠锯、缠边、缠画、包裹、拧编、卷折、缝绣、粘贴、割花扎勒等。东辽玉叶编……[详细] |
![]() | 东辽梅香曲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梅香曲酒清亮透明、清香纯正,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复合香气,口感柔和、绵甜、爽净,余味绵长。梅香曲酒与山西汾酒在传统工艺上同属一脉,是清香型白酒的主要传承载体,有着中国酒文化之根的核心价值。东辽县位于东辽河发源地,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接壤处,因盛产“梅香曲”酒的主原料——高粱,使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工艺形式得以……[详细] |
![]() |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在我国,木雕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东辽县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长白山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境内群山环绕,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为民间木匠及与木材相关的加工、制造、手工技艺的行业和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其制品由最先的生产生活应用,逐步演变为工艺、装饰、美术等艺术品。东辽木板雕刻是木雕技艺的重要分支,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详细] |
![]() | 东辽的木雕工艺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究,但从东辽木雕成熟的技法与作品的艺术冲击力上,仍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历史底蕴。东辽县位于东辽河发源地,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接壤处,因木材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使木雕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形式较好地传承下来。东辽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泉太镇六马村二组陈绍安,其家族从事木雕创作的历史可追溯到120多年前。东辽木雕的特点是因材施教,作品内容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详细] |
![]() | 蛋雕艺术是在飞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由于在正常状态下蛋壳工艺品可以保存百年,使得近年来蛋雕在工艺品市场备受瞩目与青睐。东辽县的蛋雕艺术是由百余年前闯关东而来的山东移民引进,兼容了绘画和雕刻技艺,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技法体现的绘画效果。东辽蛋雕有较为复杂的制作流程,必须要经过选蛋、钻洞、抽液、清洗、定标线、画稿、雕刻、消毒、晾干、装饰等十几道工序,原材料可根据选题的不同而选择鸡蛋、鹅蛋……[详细] |
![]() | 东辽鱼骨画以花鸟鱼虫、楼台亭阁、风景人物为创作主体,手法精湛,新颖独特。东辽县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为东部长白山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群山环绕、河流纵横,原始森林茂密。东辽蕴藏着凝重的文化底蕴,鲜明而富有个性,深厚而富有活力,东辽鱼骨画就是在如此的自然与人文浓烈交融的环境中孕育出的一项民间手工技艺,这项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东辽鱼骨画是将各种形态各异的完整鱼骨件不做任……[详细] |
![]() | 东辽秸秆画形式高雅、拙美,有着深入挖掘、保护的民俗文化价值,有着增值、赠与的艺术收藏价值。秸秆画是利用植物秸秆作画的传统民间技艺。从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秦怀王古墓发现的“麦秆画”作品判断,这一艺术形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东辽玉米秸秆画是秸秆画传统技艺的表现形式之一,因完全依赖玉米秸秆为原材料而得名。玉米秸秆画历史年代久远、流传地区广泛,作品所需材料主要是玉米秸秆皮,通过选材、防腐、烘……[详细] |
![]() | 烙画,又称“火绘”“烫画”“火笔画”“火针刺绣”“烙花”等,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烙画起源于西汉、盛于东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因连年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年间才重新在民间焕发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后逐渐形成河南、河北、东北、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几大派系。烙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烫出的烙痕作画,现代则以电代火。烙画作品不仅具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详细] |
![]() | 东辽河是辽河上游左侧的大支流,发源于东辽县境内,流经吉林省辽源、伊通、梨树、双辽,辽宁省西丰、昌图、康平等市县,全长448公里,流域面积11306平方公里。在辽宁省昌图县与西辽河汇合,在盘锦市以豪迈之势奔入渤海。东辽河的发源地辽河掌位于东辽县辽河源镇福安村小葱顶子山一片静谧的半山坡上。关于东辽河源头的美丽传说在东辽儿女世代相传。传说一:在远古时曾有一条地龙慕求源头如画的风景,陡然从地下钻出,现身之……[详细] |
![]() | 在东辽县,旧时家家都有在房前屋后种葫芦的习俗。“瓢葫芦”可做盛水的器皿、“亚腰葫芦”可供观赏,东辽的葫芦画就是在这种自然环境基因中发展起来的。世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认为,葫芦音近“福禄”两个字,象征着富贵。因其多籽,象征着子嗣兴旺。压腰葫芦外形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夫妻和谐美满、不弃不离。传说中葫芦还有除病之用,只需摆放在病者的床尾或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好起来,所以东辽先民……[详细] |
![]() | 弓箭是古时狩猎的工具,后发展为武器。早在几千年前东辽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他们多以游牧、狩猎为生,弓箭是他们游牧、狩猎的必需用具,也是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在清代,东辽县是史上著名的“盛京围场”,是专门供清朝皇族及八旗子弟打猎之地。作为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辽县有着悠久的弓箭使用和制作历史,弓箭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发达。东辽县平岗镇石嘴村二组的吕晓龙是弓箭技艺传承人。他的家族制作弓箭历史可上溯100多……[详细] |